【动态】青海西宁市建设社区石榴籽家园服务各族群众团结之花盛开幸福之果共享

2022-09-15 15:22:38
摘要:  【动态】青海西宁市建设社区石榴籽家园服务各族群众团结之花盛开幸福之果共享...

  原标题:【动态】青海西宁市建设社区石榴籽家园服务各族群众 团结之花盛开 幸福之果共享

  近年来,青海西宁大力建设石榴籽家园,解决各族群众的民生诉求。举办各类特色活动,促进不同民族群众的相互交流与了解;通过设立民族事务服务窗口、在小区向阳处加装座椅等贴心服务,让群众生活更便利;开办技能培训班,帮助居民找到务工机会,实现高质量就业……一系列举措,推动社区各族群众共居、共建、共乐。

  走进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新西社区称多大厦的石榴籽家园,一场别具特色的民族运动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来自辖区内的汉族、藏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居民,有的参加扔飞镖、有的参加踢毽子、有的参加筷子夹弹珠……伴随着阵阵欢呼声、助威声,大家沉浸其中、乐在其中。

  这是西宁市石榴籽家园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宁市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以打造石榴籽家园来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创新,结合城市管网改造、老旧楼院物业改革、平安楼院建设等项目,解决各族群众的民生诉求,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基础,推动社区各族群众共居、共建、共乐,使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走进西宁市城中区南川西路街道香格里拉社区,二楼的石榴籽家园内,一场包饺子大赛正在进行。来自汉族、藏族、回族等7个民族的居民围成一圈,择菜洗菜、剁肉包馅、剥蒜摆盘,伴着阵阵欢声笑语,忙得不亦乐乎。“大伙一起动手、一起品尝,太有意义了。”拿起自己包的“元宝饺”,藏族大姐孔庆霞满脸喜悦。

  “由于居民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我们在元宵猜灯谜、端午包粽子、中秋品月饼、藏历新年办锅庄舞大会等传统节日活动的基础上,还举办了社区健身操比赛、象棋赛、民族特色运动会等,不断增进大伙之间的交流和了解。”社区党委书记赵丽告诉记者。

  把心聚一起,有事大家干。今年69岁的满族老人李昌明,也是社区里出了名的热心人。他掰着手指头盘算,“从规范小区停车,到调解邻里纠纷,再到倡导垃圾分类、监督物业收费、治理小区环境、照顾孤寡老人,现在啥事大家都是商量着来,有事共同分担,互帮互助早已成为大家的行动自觉和生活习惯。”

  “我们依托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等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中牢牢扎根。同时,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努力实现社区石榴籽家园服务平台全覆盖,把服务做细做优,不断营造共居、共建、共乐的社会环境。”西宁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汪永春说。

  大家的事大家干,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新风尚。前不久,香格里拉社区正在进行养老反诈宣传。四五十个来自各个民族的志愿者穿上红马甲、带上宣传手册分组行动。“每到一户,我们帮大家把‘国家反诈’APP下载好、设置好,再聊一些反面案例,让大家掌握更多的反诈知识。”打开社区志愿者服务微信群,热心肠的王志平有说不完的自豪:“群成员从最开始的七八个人发展到如今的200多人,志愿者来自十几个民族,队伍越来越壮大,大伙的热情越来越高!”

  傍晚,舒爽的风吹过,伴着节奏激昂的乐曲,在城西区文亭巷社区玉树小区,一场热闹的锅庄舞会正式开始。

  “以前,楼下的活动场地狭小,别说像现在这样一圈套一圈的锅庄舞,孩子们连做个游戏都不够地方。”今年56岁的青梅多杰说。2018年,他们全家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搬到西宁,过上了便捷舒适的城市生活。但他从小就好热闹,跳不了锅庄舞让他心痒痒,“现在好了,社区给我们扩展了活动场地,还配备了音响设备。只要微信群里一声招呼,大伙就能聚起来,仿佛又回到了家乡的草原。”青梅多杰说。

  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文亭巷社区内有住宅小区13个,居民2。2万多人。要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细致入微的服务就成了关键。

  “我们在社区服务大厅专门设立了民族事务服务窗口,还聘请了会说少数民族语言的社区工作人员,用双语为大家翻译、解答。渠道更畅通,群众办事也更方便。”文亭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翠青告诉记者,“通过认真了解,我们一方面建立了居民的需求库,另一方面与辖区的银行、水电公司、检察院、博物馆等密切对接,建立资源库,调动各方资源更好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由于青海气候高寒,骨关节炎成为很多老年人的困扰,而晒太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助力更好康复,是大家喜欢的休闲方式。“社区帮我们在小区向阳的位置加装了座椅,大伙既能在座椅上晒太阳,还能一起聊聊天,成为放松的好去处。”今年65岁的老人郜淑珍来自一个汉族、满族、蒙古族组成的五口之家,暖心的服务让老人竖起大拇指。“孙女放学后可以去社区图书馆做作业;家门口的爱老幸福食堂让我们走路不超过5分钟就能吃上可口的热乎菜。”郜淑珍说。

  “接下来,我们准备将爱老幸福食堂提质扩面,让更多老年人吃上舒心饭菜,同时满足各族居民群众的多样需求,将服务延伸到每栋楼宇、每个单元、每户家庭。”刘翠青说。

  在西宁市湟源县丹噶尔古城内的一座古朴院落内,映着树影间洒照的斑驳阳光,针线上下翻飞,青海青韵绣艺手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绣娘们正专心刺绣。

  “与别处不同,我们是在羊皮上绣花。”拿起一块羊皮,质地柔软、薄如纸张,公司负责人冯海平介绍:“这是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皮绣,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扩大,我们建立了‘公司+石榴籽家园+居民’的模式,免费进行技能培训、订单式加工,目前已经吸引了350多个绣娘加入。”

  “依托社区石榴籽家园、业主委员会等平台,我们广泛收集劳动者培训需求,结合大家的就业意愿,将中式烹饪、挖掘机操作等受群众喜欢、就业率高的技能培训班,直接开进社区、乡村,帮助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就业技能培训,通过提升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西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积星说:“去年,西宁市累计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72万人次,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5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3。47亿元。”

  去年10月22日,西宁市首批社区石榴籽家园授牌。湟源县万安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孙衍玲又多了一个身份——社区石榴籽家园的负责人。从去年到现在,她已经帮辖区内13个居民找到了务工机会。“相比以前,工作更忙了,但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主动捡拾垃圾的人多了、辖区里的矛盾纠纷少了、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谈及变化,孙衍玲感到很自豪,“非常有成就感!”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依托石榴籽家园建设,在医疗、住房、养老、教育、就业创业、科技文化等方面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推进民生改善,促进民族团结。”西宁市民宗委主任张元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