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打开新视域
科技类节目向来是综艺市场中的“硬骨头”,常年坐冷板凳。不过近期,国内首档科幻漫谈节目《不要回答》上线,给此类节目带来了些许暖意,并且打开了新视域。
国内首档科幻漫谈节目《不要回答》于7月18日上线,节目提出“在未来之境,论现实之题”的主旨,立足科幻,观照现实。《不要回答》以科幻经典《三体》为灵感,节目名就是出自《三体》中最有名的“梗”。节目中的谈话发生在“蓝色空间号”飞船之内,贾樟柯作为“未来探索科科长”,与“未来顾问”刘慈欣及作为“未来研究员”的各领域科学家,共同展开对未来的设想和解读。
简单来说,《不要回答》就是一档科幻版的《圆桌派》。节目中,由贾樟柯担任主持人的角色,串联节目流程,引导嘉宾发言,同时也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只是《不要回答》的讨论话题都是在科幻的范畴之内。
对于这档科幻漫谈节目的立意,贾樟柯表示:“曾经的科幻可能变成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科幻可能变成未来的现实。”贾樟柯是擅长拍摄现实题材的电影导演,但他也一直有着浓厚的科幻情结。贾樟柯坚定地相信宇宙中有外星人的存在,在他的电影作品中,外星人、宇宙飞船、发射器等科幻情节多次出现。《不要回答》中设置的电影短片,增加了节目的科幻浓度,同时也和贾樟柯的电影导演身份关联起来。
在嘉宾设置方面,每一期节目都由一位人文学者与一位科技前沿专家共同进行话题讨论,嘉宾阵容包括徐冰、俞敏洪、郝蕾、许知远、刘擎、薛兆丰、尹烨等。节目讨论的话题有“星际移民”对于“故乡”的理解,也有关于睡眠时间的讨论。
《不要回答》的第二期话题是:大数据给我们提供的择偶选择,我们要接受它吗?贾樟柯和演员王子文开始是选择不接受的,他们信奉浪漫的邂逅,甚至是在爱情中试错。“按照大数据,牛郎织女是不可能恋爱的……我们以后怎么拍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没有了,《白蛇传》也没有了。”贾樟柯认为大数据是缺乏华彩的,失去了想象力的部分。而大数据专家宋继强提出了另一种思路:如果你想要冒险型的恋爱,大数据可以根据目标筛选,把牛郎和织女也输进去,邂逅是可以被制造的。这让贾樟柯惊悚抱头,“好可怕,科学家盯上我们的情感了!”但他坚信爱因斯坦所说的——“情感之力是人类最神秘的力量,科学无法研究。”
去年年底,生物学家尹烨做客《圆桌派》第五季的收官节目,他以通俗的方式畅谈基因、元宇宙、人生、教育等话题,被观众称为一期“封神”,尹烨也因此成为科普网红。而近些年,《西部世界》《黑镜》《爱,死亡和机器人》等科幻作品也被奉为经典,广受推崇。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观众对于科技和人文的融合之作,有着强烈的诉求。
但是将科技主题放到综艺市场当中,一直难以产生化学反应。这些年来,除了《走进科学》等纪录片性质的老牌节目,真正出圈的科技节目只有《最强大脑》这一档。在2017年至2019年之间,随着综艺节目的“文化热”,也曾经掀起过一阵“科技热”。出现了《智造将来》《我是未来》《机智过人》《加油,向未来》《未来架构师》《这!就是铁甲》《机器人争霸》等节目,其内容涉及生活科普、科学实验、机器人格斗等,向观众解读“引力波”“云计算”“大数据”等专业语汇。但是这些节目都反响平平。
作为《最强大脑》主持人的蒋昌建用两年多的时间策划筹备了《智造将来》,通过节目介绍能够用于普通人生活的创新科技,展示科技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改变。而他的团队早就提醒过,科技综艺节目会遇冷。“科技是很严谨的事,首先这就是难点,它不允许任何马虎。其次,即便做严谨了,它也是一个个看不出血肉的项目,没有综艺节目层层递进的关系,很难PK,无法在观众心中形成养成感,这是天生综艺属性不足的事。”蒋昌建说,科技类节目就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科技类节目不但要打破专业壁垒,让观众看明白,也要增加综艺手段,让观众看高兴,这类节目要想成功确实不易。经过了两三年的热潮,科技类节目很快就偃旗息鼓。但传媒学者冷淞还是将“科技+”视为综艺节目不断创新的富矿。“科技综艺类节目留给制作团队的空间非常大,仅从科技发明这个内容来看,制作者就可以做顶级或终端的发明,永远不用担心找不到选题,这个类型不容易做,但确实是个富矿。”
今年3月份,科技脱口秀节目《未来中国》播出,除了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还有庞博、徐志胜、呼兰等脱口秀演员,共同探索前沿科技,解读人文社会,延展科学精神。科幻漫谈节目《不要回答》的上线,也为科技节目找到了新的突破点。刘慈欣在节目中说:“不要回答不等于不要去探索,我们不能被我们的恐惧阻止去进行探索。”(刘雨涵)
要准确认识和适应全球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变化,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历史进程谋求战略创新,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了全方位、全过程地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让每个人的能力、人的丰富性得到全面提升。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着力提升国家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能够为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构筑最为广泛、最为持续、最为强大的微观新动能。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实现结构性转型是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就是要围绕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和大学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定位,为企业和大学创造好的环境。
我们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反对傲慢和偏见,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理念,共同寻求科学的答案解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综合国力的正确选择。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激活中国人的潜能,中国在创新上一定能够“再攀高峰”。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要将就业目标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根据就业目标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
直播电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当前市场迫切呼唤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和正面引导,为直播电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范围如何扩大,国家安全学学科的核心本质没有变化,它是一门基于政治学的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当前在扩大国家安全学内涵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明确其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保障委托代理实效,应对体制机制挑战,需要抓住机制设计的“牛鼻子”。只有做好权责区分、监管闭环的设计,才能解决委托代理面临“代理人道德风险”的问题。
在增强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实现本土化,但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建构封闭的纯粹地方性知识,而是以民族性、本土化的形式体现出以全部人类文明成果为基础、面向未来的普遍性内容。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维护全国大市场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到地方发展的差异性,平衡好两者的关键要素在于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和依法行政。
在当前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制约主要在需求侧,因此“分好蛋糕”以保持消费的稳定和扩大,是“做大蛋糕”即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前提,不“分好蛋糕”也难以“做大蛋糕”。
正确界定中国知网的相关市场,有利于社会各界包括中国知网、科研机构、高校师生乃至执法机关达成更多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回归理性,最终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发展日新月异,部分老年群体好似数字时代的一叶孤舟,积极推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红利,需要全面考量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困境,挖掘背后的影响机制,从而找到弥合路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特有的民主形式,具有与西式民主截然不同的特征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通过平等协商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