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时间管理法("番茄时间管理"真的能治疗拖延症吗)
感谢邀请!
本人对于系统的拖延症“治疗”法并不是很清楚,这里只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一些看法和做法,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一、关于拖延症“治疗”
1.总的来看,拖延的确是种“病”。但若能意识到自己有拖延时间习惯或倾向、能认识到拖延时间所带来的种种危害(效率低下,信用丧失等等),我觉的才是“治疗”的关键。意识越强、认识越到位,这个“治疗”的动力就越强,剩下的嘛,办法总比困难多。
2.需要合理评估具体工作事项的拖延程度。我觉得拖延是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所做计划而言的一种后评估。就我而言,我觉着有些事情不可能完全做到100%的不拖延——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自己所做计划的宽泛性甚至科学性有关(比如对于一些探索性的工作或者创新性的工作来说,哪里会知道精确的完成时间?!),因而实在会出现拖延。如果是这种情况,我觉得完善自己的工作计划、合理制定工作周期更加重要。
3.要清楚造成拖延的主客观原因。如果计划是合理的,那就要清楚造成拖延症的原因方能“对症下药”。造成拖延的原因可能很多,比如有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有你自己能把控的和不能把控的等等,因此,避免客观原因、矫正自身问题很关键。
关于番茄时间管理的体会
总体而言,番茄时间管理是个很好的方法,对于治疗拖延症还是很有帮助的。我自己大概几年前实践过,下面谈一点小体会。
1.做好每日工作计划清单,很重要。
2.关键要了解自己每日的工作效率曲线。也就是大体上要了解自己每日哪个时间段的工作效率最高、哪个实践段工作效率比较低,把番茄工作里的“最重要-最紧急”的事项对应安排于效率较高的工作区间上。我呢,一般是喜欢早晨6:30-7:30差不多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把自己全天最重要-最紧急的工作处理完毕,以保证自己每日的第1-2个番茄绝对有效。
3.番茄时间是25+5还是30+5的问题,我觉的每个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一样、工作习惯也不同,因而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定。一个体会是,尝试多种番茄时间设定找到适合自己的。
4.别成为APP的奴隶。我记得有一段时间,自己下载了某个时间管理法APP,结果感觉自己变成了APP的奴隶——总是跟着APP走。其实,用一段时间以后,应该能达到不用APP提醒你也能把握番茄时间,举个栗子,作为教师,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不用看手表,也能知道自己讲了30分钟还是50分钟,这其实就是一种对时间的敏感性。我想,APP只是个工具,最终能摆脱APP,差不多也就真正成为了时间管理的真主人。
以上是一些简要体会,供题主参考。
最后一句:自律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