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是指哪些国家(俄罗斯算不算是欧洲国家)

2022-08-25 10:18:16
摘要:  西方国家是指哪些国家(俄罗斯算不算是欧洲国家)...

就地理概念而言:目前国际上普遍公认俄罗斯为欧洲国家。有着1709.82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几乎相当于我国和澳大利亚之和。在俄罗斯这1709.82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国土之中大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位于亚洲,四分之一位于欧洲。然而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却起源于欧洲——俄罗斯的前身是崛起于于东欧平原上的莫斯科大公国,俄罗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一部自西向东扩张的历史,可以说俄罗斯民族的发源地在欧洲。广袤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是历史上沙皇俄国逐步蚕食吞并的,位于亚洲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受制于相当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开发相对较晚的现实只分布着占俄罗斯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口。俄罗斯的经济中心和主要的工业基地集中分布于欧洲,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以及圣彼得堡等主要大城市也普遍集中分布在欧洲。俄罗斯的主体民族俄罗斯族属于斯拉夫语族的民族,同东欧的乌克兰、波兰、捷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等国存在普遍的亲缘关系。在漫长的历史传承过程中俄罗斯皈依东正教(基督教分支之一),俄罗斯因此被纳入到基督教文明圈,在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上也是倾向于欧洲的,尤其是在彼得大帝进行西化改革后表现得更为明显。尽管在地理概念上俄罗斯被国际上公认为欧洲国家,但在政治层面俄罗斯却遭到其他欧洲国家的排挤,以致于俄罗斯始终处于徘徊在欧亚之间形单影只的状态,处于一种不欧不亚、非东非西的尴尬处境。那么西方国家为什么会对俄罗斯存在抵触心态呢?

俄罗斯曾一度以为西方国家对自己的抵触来自于冷战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对立。这种认识有一定道理——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峙为主基调。按说随着苏联解体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消失后作为西方基督教文化圈成员之一的俄罗斯完全可以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事实上当时的俄罗斯也正是这样想的。苏联解体之初的俄罗斯正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经济上由于休克疗法的失败使俄罗斯的GDP几乎减少了一半,苏联时代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GDP总量变成只有美国的1/10并被日、德、英、法等国超越,同时俄罗斯经济被寡头控制的趋势日益明显。军事上由于缺乏足够的研发经费而不得不自废武功——苏联时代曾一共建造过九艘航母,然而俄罗斯最终只保留了“库兹涅佐夫”号这一艘。社会治安方面越来越多遭受存款缩水和失业双重打击的生计无着之人开始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与此同时车臣等地的分裂主义势力开始抬头——在1994年-1996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罗斯付出了死亡3826人、负伤17892人、失踪1906人的代价,然而战后车臣却获得实际上的非正式半独立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迫切需要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以争取援助。叶利钦时代俄罗斯为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在内政上俄罗斯全方位效法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按西方的话语逻辑重新定位苏联时代的历史,以此消除同西方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与此同时俄罗斯在在外交路线上也积极致力于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甚至一度试图加入本身作为西方国家遏制俄罗斯的战略工具而存在的北约和欧盟。然而我们知道最终俄罗斯并没加入北约和欧盟,西方国家也没放弃封锁遏制俄罗斯的既定战略,以致于迄今为止俄罗斯这个欧洲国家仍只是地理概念上的欧洲国家,而在国际政治体系中往往是被西方国家排除在外的。

对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以及波兰等前东欧华约阵营国家而言:历史上长期被俄罗斯控制的处境使其同俄罗斯之间存在复杂的历史积怨。以波兰为例:沙皇俄国分别在1772年8月5日、1793年1月23日、1795年1月3日三次联合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波兰,使波兰经历了123年的亡国之痛。冷战时期波兰又长期处于苏联的控制之下,波兰民间始终潜伏着对对俄罗斯的敌意。作为和俄罗斯同文同种的东斯拉夫兄弟的乌克兰如今也因为克里米亚问题和俄罗斯关系紧张。可如果说前苏东阵营国家是因为同俄罗斯的历史积怨而有抵触情绪,那么西欧的英、法、德等国为什么也在诸多问题上抵触俄罗斯呢?事实上西欧各国一直以来对俄罗斯有一种歧视心态:西欧各国同俄罗斯其实既不同文,也不同种——西欧各国的主体民族几乎都是由日耳曼人演变而来,而俄罗斯却是斯拉夫民族。当然有人会说:波兰等国也是斯拉夫人,为什么就可以被西欧各国接受呢?事实上波兰等国尽管是斯拉夫人,但在历史上一直同西欧各国有比较紧密的联系,也皈依了西欧各国普遍信奉的罗马天主教派。而俄罗斯尽管也是基督教文明的一员,但信奉的却是源自拜占庭帝国的东正教派,尽管东正教和天主教同为基督教分支,但历史上两派一直为竞争基督教正统的地位而存在矛盾。历史上俄罗斯曾被蒙古征服并占领过两百余年,因此俄罗斯在其他欧洲国家眼中是混有蒙古血统的,这导致西欧各国在心理上对俄罗斯存在隔阂。也正是由于被蒙古征服占领的两百余年使俄罗斯同西欧各国发生的大航海运动、文艺复兴等失之交臂,尽管彼得大帝通过效法西欧强国使俄罗斯得以奋起直追,但俄罗斯的在经济文化领域始终落后于西欧,甚至直到二战时期苏联强大的军工在相当程度上仍是依赖于丰富的战略资源储备和巨大的人力资源而缔造的,在技术层面仍是落后于西欧的。也正因为如此自认为文明层次更为先进的西欧各国视俄罗斯为蒙古化的蛮夷之邦。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俄罗斯本身对西方文明也怀有一种艳羡之情。也有着数百年向西方学习的历史:1697年荷兰的赞丹港迎来了一支俄国使团,在这支使团中有一个名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下士,令荷兰人颇为不解的是整支使团上上下下无不对这位下士礼敬有加,多年后人们才知道这位下士其实就是当时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彼得一世在俄国迅速掀起了一股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风潮。1712年彼得一世将俄罗斯首都由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从此这里成为了俄国面向西欧的一扇窗户。彼得大帝所开启的向西方学习的风潮使俄国人开始热衷于在服饰、建筑各方面模仿西欧国家,彼得堡的宫廷开始热衷于说法语,以致于我们今天如果去看原版的《战争与和平》就能从中发现许多法语单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俄国按西方模式改革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同时西方的思想文明也随之到来并开始逐渐对俄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俄罗斯拥有1707.54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以及这辽阔疆域上蕴藏的丰富的资源储备。在沙皇时代和苏联时代的疆域则更大——俄罗斯疆域最大时一度达到过2280万平方公里。在机器化大工业时代到来前俄罗斯受制于高寒的纬度和出海口的缺乏难以对西伯利亚辽阔的冻土地带进行工业化开发,也难以和外界展开经济文化交流,因此拥有两千余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在相当漫长的时间内一直落后于在技术和制度层面更为先进的西欧、北美国家。然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日益普及俄罗斯在极短的历史时间内获得了对广袤国土进行工业开发的能力。俄罗斯的体量实在太过巨大,即使俄罗斯在开发技术上仍落后于西方,但哪怕只是对这两千余万平方公里国土进行初级开发也完全可以实现质量不够数量凑,于是俄罗斯的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强并具备了对周边国家颠覆性的地缘优势。这使西方国家普遍感受到来自俄罗斯的战略威胁,尤其是在冷战时期双方在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之下尖锐对立了几十年,当时的西欧各国对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阵营的钢铁洪流始终充满恐惧感,即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力一落千丈,但西方国家鉴于俄罗斯庞大的体量仍对其充满戒心。叶利钦时代俄罗斯试图加入北约实际上就是缓和同西方的关系从而避免自己成为攻击目标的尝试。然而北约在东扩这一问题上其实是将俄罗斯与其他东欧国家区别对待的:北约对东欧国家采取的是拉拢的策略,最终目的是将这些国家纳入到北约的框架体系之下;对俄罗斯可就是另一个概念了——比其他欧洲国家加起来都还大的俄罗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加入北约无疑将极大改变北约内部既定的权力格局,即使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苏联解体初期的改革阵痛之中,正处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低谷期,但就发展潜力而言却是西方国家不能漠视的。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时的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单边外交路线,极力维持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主导地位。对身为世界霸主的美国而言:最忌讳的就是区域性霸主的存在,即使身为全球霸主的美国在综合实力上强于区域性霸主,可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如果在某一地区存在区域霸主,那么这个区域霸主就能凭借天然的地缘优势阻遏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扩张,进而可能对美国的世界霸权构成挑战。俄罗斯由于其庞大的国家规模体量、强大的军事工业、丰富的资源储备使其具备一个区域霸主的实力,同时美国也需要塑造一个外部敌人来维系北约内部的一致立场,而俄罗斯恰恰适合扮演这样的角色,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于是北约方面拒绝了俄罗斯的加入。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一直都是“两条腿走路”:北约从政治军事上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而欧盟则从经济上瓦解俄罗斯在东欧的传统市场范围。当然欧盟和北约毕竟不能完全划等号,欧盟成立的初衷就是欧洲国家为了在美、苏两极之外增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事实上欧盟国家和美国之间一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俄罗斯也并不是没尝试争取欧盟国家的支持:1993年底俄罗斯与欧盟签署了《俄罗斯同欧盟之间关于建立伙伴和合作关系的联合政治声明》。1994年6月俄罗斯又同欧盟签署了为期十年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1997年10月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在出席欧洲委员会首脑会议是提出了同时涵盖欧盟和俄罗斯的“大欧洲”思想。1998年5月俄罗斯与欧盟第一次首脑会议在英国举行。与此同时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经贸关系也日益密切起来: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额从1995年的603亿美元攀升到2006年的2310亿美元,欧盟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也从2004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71亿美元,对欧盟国家的能源出口一度占到俄罗斯出口总量的90%以上,欧盟也成为了俄罗斯最大的外汇来源地。尽管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双边关系在这一时期呈现日益深化的迹象,但欧盟的东扩仍使俄罗斯感觉到挑战: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国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增加到25个。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欧盟成员国增加到27个。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正式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国。如果俄罗斯加入欧盟的话,那么欧盟的东扩自然不会对俄罗斯构成挑战,但无论是欧盟方面或是俄罗斯方面都对俄罗斯加入欧盟一事顾虑重重,至少在短期内这是压根不现实的。迄今为止俄罗斯和西欧国家仍延续着历史上的互不信任状态,如果放任俄罗斯这个庞然大物加入欧盟,那么究竟是欧盟消化了俄罗斯呢?还是俄罗斯消化了欧盟呢?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加入势必导致本来在欧盟内部居于支配地位的德、法等大国的地位相对下降,从而对欧盟内部现有的权力格局造成冲击,这也是这些国家所不愿看到的。

俄罗斯的国徽上绘制的是一只双头鹰,寓示着俄罗斯地跨东西方两大洲的地理格局。实际上这种独特的地缘区位也塑造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精神——你很难说俄罗斯是一个亚洲国家,因为其种族、宗教、历史、文化中几乎都传承着来自欧洲的基因;可你也很难说俄罗斯就是一个纯粹的欧洲国家。三百多年前俄罗斯的彼得大帝曾一度实行过全方位的西化改革,然而俄罗斯独特的地缘区位和人文历史使其在欧洲一直保持着独立独行的状态,以致于迄今为止仍有不少西方国家将俄罗斯视为具有蒙古血统的“白色鞑靼”,更何况彼此之间还存在着现实利益层面的纠葛。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恐怕仍将维持目前这种不东不西的状态:一方面俄罗斯种族、宗教、文化各方面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方国家,苏联解体后的转型历程则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差异也不复存在,俄罗斯也会积极试图融入到西方体系之中,以减轻来自于北约和欧盟的战略压力;然而另一方面俄罗斯独特的地缘区位和人文历史使其与西方国家之间始终存在隔阂,而俄罗斯庞大的体量又使西方国家将其视为潜在的威胁。除非俄罗斯能全方位向西方国家服软示弱并任其摆布,否则西方阵营是不会接纳俄罗斯的,然而俄罗斯的大国自尊又不允许俄罗斯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