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提升门(成绩中等的初二孩子,如何在初三一年实现大幅度提升和逆袭)

2022-09-12 23:14:11
摘要:  快速提升门(成绩中等的初二孩子,如何在初三一年实现大幅度提升和逆袭)...

一个班的学生基本分为三类:天生学霸、勤奋中等、荒唐学渣。

其中,中等生以数量取胜,队伍最大。

在初二这个分水岭的关键节点,孩子能够成绩中等,也算是很好了。

中等生可上可下,可塑性最强。

一、中等生的优势和弊端。

1.从心理特点角度看。

在班级中,中等生的数量最多。老师一般眼中常盯着学霸和学渣,学霸是老师的心头肉,学渣最让老师费神。中等生比较听话,不让老师太费心,安稳,默默无闻,不被注意。

一般都比较自卑,自我效能感低,缺乏自信,谨小慎微。

有小富即安的心态,主动性不强,缺乏竞争意识,有畏难情绪。

2.从学习特点角度看。

中等生自尊心强,学习也比较努力,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虽然成绩不突出,但也说得过去,还没到请家长的地步。

满足现状,固壁自封。觉得自己比上虽不足,但比下有余。

很多中等生摆出来一副勤奋学习的状态,但由于方法不得当,学习效率不高。

家长也很困惑,觉得孩子也挺努力的呀,怎么成绩提升不了呢。

3.从家庭教育方式角度看。

父母也管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愿意配合学校,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但缺乏科学的方法。

要么对孩子控制过多,造成孩子性格偏弱,胆小从众。

要么对孩子溺爱过多,包办代替的多,孩子对什么都不上心,能力有欠缺。

初三了,即将面临中考,是特别关键的一年。作为有无限潜力的中等生,完全可以上升为优秀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中等生的特点,来看看优秀生是怎样炼成的?

二、初三优秀生应有的学习方法。

1.分清主次轻重,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这一点,也是中等生和优秀生的区别。

我的学生中,中等生学习努力,但总是抓不住重点,学习针对性不强,在学习上胡子眉毛一把抓,有时还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优秀生能把自己的各个学科安排得有条不紊,知道对于自己来说,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从而合理安排,张弛有度。

  •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二八原则,又叫二八定律。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二八定律”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也就是说,在学习上,一定要明确对于自己来说,最关键的20%是什么,你需要花80%的时间来突破它。在中考考点中,有20%的知识点,是能给我们带来80%的分值的,这些就是重点,应集中火力强攻它。

学习时,要分清主次、轻重、先后,敢啃硬骨头,抓关键、抓重点、抓中心,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 《清单革命》学习法。

有一本书叫《清单革命》,提出使用清单工具,为大脑搭建起一张“认知防护网”的方法,能够弥补人与生俱来的认知缺陷,如记忆不完整或注意力不集中。

在学习上,用学习清单,可以让学习时间安排有条不紊,从而减少学习焦虑。优秀生的书包里,都有一个这样记录学习清单的小本子,用它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是个非常好的方法。

2.学会处理会做和得分的关系,高效学习。

每次考试完,怨声载道的总是中等生,他们的遗憾之处是,自己明明会做的题,却丢分了,简直是太令人伤心了。觉得那些优秀生是天生的智商高,他们会做的题怎么就能得满分呢。

满分背后有秘密。

秘密一:答题规范

优秀生总是能把老师反复强调的答题要规范记在心里,并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进行了严格要求自己。只要是做的题,都按规范来。这样,形成了答题的下意识动作。在正式考试时,当然也能发挥出来。

如果平时不严格要求自己,只是在考试的时候再按照规范来答题,做题慢的同时,肯定会在细节上有纰漏,从而丢分。功夫还是要下在平时吧。

秘密二:善于总结。

优秀生在每次月考后、单元学完后、一个知识板块学完后,总是进行归纳总结,自己梳理出知识体系。

有些学生平时会做题,一到考试的时候就丢分,就是因为平时的题是就某单个知识点的,而考试的时候,测试的是你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知识成了体系存储在脑海中,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秘密三:有错题本

有些题目的丢分,可能只是某个小细环节的失误,如果善于收集这些失误,你会发现,这些错误平时都犯过。

题不二错,是优秀生对自己的要求。凡是错过的,就不能再错。这就需要收集错误的错题本了。有了错题本,反复翻看,错题反复做,就能纠正自己错题的失误点。

3.不偏科,全面开花。

自己的弱科,一定要强力弥补。因为最后中考,比的是综合成绩。如果有一个弱科,会大大拉低自己的总分。

要当优秀生,就不能有弱科。

每次学习的时候,先学弱科,啃下硬骨头给自己以信心。如果实在是短板,自己学起来摸不着头绪,可以果断的请辅导老师吃吃小灶,也许老师指点几节课,你就茅塞顿开了。

三、中等生的逆袭之路

1.主动出击,敢于冒尖。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只有在学习上“主动出击”,才能真正摆脱中等生的标签。

可以先从自己的优势学科做起,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争取做这个学科的排头兵。本来就是自己学的最好的学科,提升起来也是手到擒来的。在这个学科上取得拔尖的成绩,可以大大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也是让老师、让家长刮目相看。

一科带动多科,走上逆袭之路。

2.与优秀生做朋友。

优秀生之所以优秀,肯定有他做得好的地方。让孩子多与优秀生做朋友,近朱者赤,可以近距离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我同事的孩子小B学习也挺勤奋的,可就是成绩平平。同事找到孩子的班主任,让老师给她找了一个班上的学霸做同桌。过了几天,小B特别委屈,跟家长说,自己平时比学霸同桌努力多了,可成绩跟他总是差一大截,自己做题太慢。同样的作业,自己要用一个小时,而同桌半个小时就做完了。

同事让小B多观察学霸做题跟自己做题的差别。有一天,小B兴高采烈的跟家长说,她发现了学霸做题的秘密,也发现了自己做题慢的原因。

原来,小B做题时草稿纸那真是潦草,只是在纸上随意写,写完后如果返回去再找刚才演算的式子,已经淹没在众多数字符号中了。小B平时根本没有在意,草稿纸嘛,老师又不收。

小B的同桌就不一样了。他先把一张A4纸竖着对折,从左到右书写,每道题都清晰的写上了题号。演算过程清清楚楚,干干净净。即使哪一步要追根溯源,一下子就能找到。他的算草纸,跟作业本一样规范。有时候,演算过程中还把关键步骤的结果用红笔圈出,以便在检查的时候重点更突出。这样做虽然感觉比较费时间,但是条理清晰,正确率高。遇到需要斟酌推导的时候,也能够一下子就找到关键步骤,不用再重新算一遍了。总体上反倒节约了时间。

小B也像同桌一样使用草稿纸,果然,做题速度和正确率都提升了。

这只是一个小细节,不近距离了解,根本就不可能发现。

所以,让孩子和优秀生做朋友,能够完善自己的学习细节

有时候,高手之间的差距,可能就是那么一点点。

3.课前早走一步,课后晚走一步。

本来就是逆袭,所以要比别人多做一些,才能实现超越。

  • 课前早走一步,指的是预习。

笨鸟先飞,在大家正式学习之前,自己先进行预习,可以永远走在老师、走在同学的前面。要有这种提前一步的意识。

假期的时候就把新学期的课程进行预习,每天都把第二天的课程再次预习,这样主动学习,提前一步的学习,会大大提升中等生敢于冒尖的心气儿。

  • 课后晚走一步,质疑、总结,内化知识。

每节课后,都要追问老师一个问题。这是中等生逆袭必做的一点,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不知不觉间,自己就优秀了。

中等生总是默默无闻,同样也不会受到老师的重视。而课后,你总是跑到老师面谈,问老师一个问题,在老师面前刷足了存在感,老师自然会多关注你。在跟老师沟通请教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学习的深度,精进思考力,这也是优秀生必备的学习品质。

每节课后,最好用2分钟的时间对整堂课在脑中有一个快速的总结,培养自己的效率意识。


最后的话:

克服性格弱点,主动出击,敢于冒尖。优化学习方法,和优秀生做朋友,完善学习细节。要有课前预习,课后质疑的勇气。中等生,是初三时的黑马。

我是禾页老师,欢迎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