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小暑有哪些禁忌和习俗)

2022-09-22 06:35:07
摘要:  小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小暑有哪些禁忌和习俗)...

小暑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天,一般是每年的7月7日或者8日,而在今年的小暑则是7月7日。小暑也就是小热的意思,还没有到最热的时候,不过也是天气开始炎热的开始,这时候全国的农作物都将进入茁壮成长的阶段,需要时刻留意着农作物的成长状态。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 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民间在小暑时节的食俗也有很多,很多地区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