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婚姻会降低生活质量还有必要结婚吗?这些话真是人间清醒
要与精神契合的人结婚,想追求高质量的婚姻生活,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不可非议。但现实中,总有很多剩女剩男认为外表不好、经济一般的对象,不会给自己带来高质量婚姻。
其实,婚姻的质量与生活水平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在很多落后地区,人们的婚姻反而非常稳定,因为他们欲望不多、要求简单。
富裕地区的教育水平较高、生活条件较好,接触到的文化也比较广阔多样化,所以形成部分人眼光比较高,在之前的一胎二胎政策出台的同时,制造出更多的性格内向的普通人。
在没生活压力的情况下,一部分人会选择晚点结婚多玩两年,不过也有部分人出于个别原因选择了早点结婚。其实我个人更偏向于国家政策和现今信息技术发达的影响,而造成今时今日的趋势。
结婚是否会降低物质生活质量,不是决定是否结婚的最重要标准,只是一个课外题。结婚的标准是,即使降低物质标准,是否还愿意结婚。实际上除非嫁土豪(请得起两个以上保姆),否则女人结婚一定是降低生活标准的。
因为女人一旦生孩子, 24小时都需要全部精力去付出,至少三五年不能好好睡觉,生理心理都会出现各种问题(激素变化),身材变形,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客观地说,用人单位不愿意雇佣一个孩子还小,随时需要请假回去照顾孩子的女性。即使工作,由于要兼顾家庭,在工作上的竞争力也会明显下降。
不否认男性经济上的付出,但是女性由于承担生育,一旦结婚生子必定会接受种种牺牲。
我有个生了两个孩子的朋友说,她宁愿每天加班到十二点也不愿意回家带孩子、做家务,但是考虑小孩的健康、安全等问题,她还是会选择在家陪孩子。失去一份收入后,单靠她老公,是不可能请得起保姆的。
我还有个男性朋友,下班后经常拖到很晚回去,问其原因,说是因为回去要面对孩子哭闹,他觉得非常烦躁。尽管他很爱孩子,但是克制不了偶尔有这种情绪。父母爱孩子,真的不是像电视里、书本上、某些人口中那样不会累、不会烦的。
特别作为母亲,生过孩子后,即使再乐观,也曾有过压抑。但是,回头还是愿意默默付出,因为爱也是真的。
表达这么多不是想说女人多伟大,而是我觉得婚姻是不能计算的,家人也不能用公式或者账目来记录的。
如果将人类社会这个族群看做一个有机体,繁殖作为这个生物的延续本能,按照解构主义的观点,婚姻只是后天包装的产物。
首先,这个社会需要稳定,单独的个人肯定没法跟以婚姻血缘地理为纽带形成的家庭、氏族、邻里、街坊、村落比。
其次,在稳定的社会结构下,才能更利于繁衍。在这种情况下,婚姻就应运而生,甚至爱情也随之应运而生。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爱情和婚姻不断被包装,与忠贞、责任、悸动甚至所谓的本能联系在一起。
而抛去个体的感受,从人类整体而言,归根结底,婚姻就是为了延续,为了不断壮大,它只是一个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制度。
现在,费孝通《乡土中国》中所说的血脉祖亲正在瓦解,我们更多被公司、企业等形式圈在了一起,随着发达地区女性受教育选择权的增多,婚姻这个古老的制度受到了一定冲击。
当今时代女权正在悄然兴起,那就兴起吧,男人女人都是人,此消彼长反而会让人倍加珍惜。
只是这一次,不以国家、家族、家庭为基本单位,而是个人、自由的结合。个人,是世界的最基本点,个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仍然是文明的基础和根本。